12月4日,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对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进行了公示,共39个,其中,铜钵河入选。
铜钵河系长江的4级支流,发源于大竹县白坝乡,由观音镇进入重庆市梁平区,经七星镇、碧山镇后再次进入大竹县,后由达川区汇入州河,是达州、梁平两地联系最为紧密的河流。继上游平滩河被评为2022年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之后。
“作为跨界河流,此前不仅存在河道岸线管理范围未划定,管理主体不明确,污染来源不易界定等问题,同时因水系庞杂,导致水环境问题极为突出。”据达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铜钵河主要支流为石桥河、袁驿河、施家河、平滩河,其中四川省辖65公里,重庆市辖16公里,共界14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每秒11.9立方米,由于跨界、共界、往复游动情况复杂,因川渝两地行政管辖权属不同和在资源分配、利益诉求上的差异,流域污染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置等方面长期存在分歧,流域治理各自为阵,水污染问题没能得到彻底解决,水质一度恶化至劣ⅴ类。2020年以来,梁平与达州两地携手,共同推进铜钵河治理,让铜钵河实现了美丽蝶变。
达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铜钵河流域治理过程中,达州市和梁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铜钵河联防共治作为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抓手,签订了《深化川渝两地水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协议》《铜钵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协议》等合作协议,建立了联席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机制,以及联合编制了《铜钵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川渝联防联治方案》,落实资金6.89亿元,共同实施流域治理。
相关负责人表示,其间,两地建成投运镇村污水处理厂28座、尾水湿地3个、配套雨污管网267.6公里;关闭电站一座,实施水系连通和水库治理,将梁平竹丰水库、花石水库和大竹九龙水库作为铜钵河补水源头,新增年生态调补水能力600余万立方米;综合治理河道13.7公里,打造亲水护岸、湿地公园、滩涂湿地、尾水湿地共4.56万平方米。
相关负责人表示,达州市和梁平区还设立了铜钵河上河坝为川渝共考断面,明确了水质考核要求,建设了4座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13座监测微站,实现了干流和主要支流全覆盖;同时,两地还依托“巴渝治水”系统,强化川渝数据归集、融合、共享,构建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销号”闭环管理机制,实现两地间水环境问题数字化管理的融跨协同处置。与此同时,梁平区碧山镇与大竹石桥铺镇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作用,实现了生活污水互接共同处理,跨界河段分时段、分区域清漂保洁,以及常态化开展环境问题互查、台账共建、整改互督。
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地共淘汰、整治小型造纸厂、煤矿等落后产能企业45家,关闭搬迁和整治养殖场242家、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截流沟、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以及构建生态旅游产业,明月山·百里竹海“矿山变景区、竹山成金山”经验被报道,“大竹白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
“我们始终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三水共治,精准解决流域突出环境问题,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铜钵河上河坝国控断面水质从劣ⅴ类大幅提升至ⅲ类。”达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7月以来,铜钵河流域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ⅱ类水质占比达39.3%,铜钵河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9.45%,自然岸线得到有效保护。铜钵河再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景象。